由于运能有限,所以很多人下了单,也会出现收不到货的情况。或者,因为缺货东西太多,被直接取消单子。
这在平时,是该挨骂。但,在非常时期,大家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即便有人叽叽歪歪,也会被其他人怼回去。一方面是真心感谢商家的付出,要帮他们出头;另一方面,也要保住这个购买渠道,万一老板不开心了尥蹶子了呢。
我们一直都说,要获得公众的支持,其实就几条路,包括:价值观驱动和利益驱动。品牌模型的最优状态,就是两条都占。
公关,除了极具话语权的个体(不是单人,也可以是主管部门),争取的永远都是最广泛群体的支持。我一直说,公关判断负面,看的是比例,是概率,是程度,是趋势。不可能全部清除,要看大盘。
10
利益驱动不是什么坏词,就是一种方式而已。共同利益群里互相支持,直至利益关系破裂。拼多多是典型的利益驱动,这个比较好理解,便宜就好,别的不谈。视频网站也是经典的利益驱动,想看的剧,会在那里播出,你才会过去。
价值观驱动,就是你的做法我认同,我愿意参与或者传播。比如,要在现在支持、保护医护。
这个原则,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,但是做的不好。原因,还是对于公众认知能力的把握不够,不能精准触及他们的点。
11
我们这个买菜群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是一个中奖模式。
前面我就说了,工作人员太少,所以无法全部配送。那么,每天点完之后,你有没有买到,买到了什么,什么时候配送,完全一无所知。直到有人给你打电话,喂,来门口拿东西。真的是比开盲盒还要刺激。
因为模式过于……超前(?),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,会在群里表示疑问。但是,因为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分拣、打包、配送,群里永远不会有人回答问题。
这类问题,每天都在群里出现N遍,滚播一样。
当你使用新的模式,PR对于外界的不解要有足够的预备和准备。否则,看不懂的,都被快速忽略。
12
哦,忘记说了,我们下单也是盲点,几乎不知道超市里面还有什么。超市只给了一个关键信息:“大量缺货”。
当你知道游戏规则,其实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中奖率,对吧。
几个考量维度,参照已有成功案例,看看买到的人发在群里的都有什么;投入常规项目,找最大众化物品点,不要提个性化要求,我天天可以看到写了“百香果”、“秋葵”这种东西的单子,他真的觉得会有?
13
公众认证能力的缺失,也会让大家看起来更加有爱。
这群本来只有50个人,后来各种拉人,被扩充到了500人。而且不断还有人希望再有一个群。
关于这种行为,合理的猜测只有2个:
1)除了我之外的其他人,都非常有爱心,极其愿意分享,希望把爱洒向全世界;
2)他们没有脑子,根本没有想过每拉一个人就是在降低自己买到东西的概率。
运能是固定而有限的,不会因为顾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。这个也不明白?
直到今天看到这条,我才明白,敢情他们觉得人手不是问题,找人帮忙就好了啊。
14
一家平时只做线下的超市,非常辛苦,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,可能已经有20天都闭环在店里,进行高强度的工作。
对于群里的种种因为认知能力缺失而出现的奇怪言论和莫名做法,他们并不解释,也没空解释。我强烈怀疑他们真的没看。
但,更有意思的是,你如果不解释,群里话就越多,越觉得自己有理。
我们公众号的留言,大部分都是我回复的。有的时候,在来回来几轮之后,由于对方的沟通能力实在极其有限,我就不说了。如果你不回复,对方大概率会认定“怎么,你没话说了吧”;如果你不把他的留言放出来,对方大概率会认定“怎么,你不敢了吧”。
企业面临质疑,关于解释,我的解题思路是,要么第一时间就说清楚,要么就死扛着不说。被动的、被推一把挤一点说说的,效果最不理想,不仅是被拖入持久战,增加热度存在的时间,也在态度上的“主动性”没有占到便宜。虽然细化方案有很大差异,总体思路上面,我是喜欢要么一步到位按死,要么装死装到底。
15
这家超市,之前大家都很爱去,口碑很不错。
按照品牌角度,我还很难判断他们到底是赚了,还是亏了。
超市早上6点多就开始分装拣货,有人在晚上10点多还收到过配送。折腾得半死,付出和收获,不一定成了比例。
大部分的人类,还是会从自己的个体角度判断世界的。经典观点包括:他不会是杀人犯,因为他没有杀我。
16
如果我一次货都没有收到,我依然会觉得他们挺不容易。实际上,我收到了。所以,我还可以夸一夸他们良心的价格。
17
疫情期间加的每个大群,都是各种没眼看。不要阿猫阿狗都想搞什么社群,弄什么私域管理。你以为的好处,几乎都不会实现;你不知道的害处,统统都会出现。
18
我在这些群里几乎从不说话。
有些真的说得特别过分,其他人会站出来对抗。
我的朋友们一直都在反复提醒我,不要绝望,看起来平均水平很低,因为很多人还没发声。很多人,我们都被代表了。如果群里还有另外一个观察者,他也看不到我在想什么,应该我也被那些说话的代表了。
但,对于PR来说,对于工作产生最大影响的,就是那些会跳出来的人。